新能源动力电池导热垫乱象令人堪忧
动力电池导热垫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的应用实在看不下去了!
我无意做崔永元,也无意中伤同行,就拿最近新的一些情况来说吧。由于近期都是各主机厂定点高峰的时间,以准备2019年的量产计划。昆山某自称“中国导热材料前三”的公司,(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底气和有什么数据支撑)。中国有句古话:假话说了一百次,难道就真的变成真的了?一家连基本的导热双面胶带都做不了,连非硅的导热硅脂都生产不了的公司,还说自己是“中国导热材料前三”。如果昆山这家公司可以做这2类基本入门的导热材料,我个人愿意同这个公司赌十万块钱!反正我个人也不赌世界杯。
至于是哪家电池厂的工程师是这样设计的,我就不说具体名称了,因为我也无意中伤他们,毕竟他们在行业还是有影响力的。作为回应,我公司正在交付广州某主机厂的产品以及上海某互联网汽车公司的量产产品,我承诺:我公司交付任何一个主机厂或动力电池客户的导热硅胶垫,都可以任意在任何交货的批次中抽检上述数据,如有不实,我司愿意接受客户的任意处罚!
我无意做崔永元,也无意中伤同行,就拿最近新的一些情况来说吧。由于近期都是各主机厂定点高峰的时间,以准备2019年的量产计划。昆山某自称“中国导热材料前三”的公司,(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底气和有什么数据支撑)。中国有句古话:假话说了一百次,难道就真的变成真的了?一家连基本的导热双面胶带都做不了,连非硅的导热硅脂都生产不了的公司,还说自己是“中国导热材料前三”。如果昆山这家公司可以做这2类基本入门的导热材料,我个人愿意同这个公司赌十万块钱!反正我个人也不赌世界杯。
先拿动力电池导热垫目前主流导热系数设计1.5~2.0w/m.k为例吧。
我刚刚从北京某汽车厂回来,也非常感谢客户信任主动提交他们手上的动力电池导热垫样品给我公司测试,客户设计1.5w/m.k的要求,①昆山这家公司的样品产品实测只有0.9242w/m.k.(如下图)
武汉某电池厂派工程师带2.0w/m.k的设计值的动力电池导热垫样品到我公司,②昆山这家公司提供给武汉客户的产品实际测试只有1.4809w/m.k(估计这位工程师是从他们量产的成品中抽样的)。(如下图)
广州某主机厂设计2.0w/m.k的导热系数,③昆山这家公司提供的动力电池导热垫样品实测1.8906w/m.k。(如下图)
其实,我也相信昆山这家公司真要做2.0w/m.k的导热系数导热硅胶片还是有这个能力的,我不明白的是这个公司的报价为什么一直对标GLPOLY,而且每个报价都比GLPOLY低?他们是真的有低价格本领吗?但凡了解这些材料的工程师都明白,导热系数的高底与填充材料有关系!而这些材料又同成本有直接关系!并且在可见的未来,材料成本上涨趋势是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
至于是哪家电池厂的工程师是这样设计的,我就不说具体名称了,因为我也无意中伤他们,毕竟他们在行业还是有影响力的。作为回应,我公司正在交付广州某主机厂的产品以及上海某互联网汽车公司的量产产品,我承诺:我公司交付任何一个主机厂或动力电池客户的导热硅胶垫,都可以任意在任何交货的批次中抽检上述数据,如有不实,我司愿意接受客户的任意处罚!
上一篇:导热硅胶垫厚度做到多薄合适?
下一篇:导热泥XK-G30与同行的差异化
此文关键词:
新能源 动力电池 导热垫 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