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 高效 经济三大路径突破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瓶颈
电动汽车节能潜力很大,节能的意义比燃油车更大。但是动力电池技术仍是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探寻有效的技术解决路径,实现产业化发展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思考。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充电智能化将会引发能源革命。
相比燃油车,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都是制约其迅速发展的因素。不过,从十五到十三五,动力电池行业逐步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在逐年提升,成本在不断下降。电池行业正在提速。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称,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21.4万个,同比增长了51%,保有量居全球首位,新用户私人充电桩的安装率超过了80%。
燃油价格持续上涨、充电桩硬件设备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频繁落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购买力正在转移到新能源领域,而由此引发的新能源热潮或将从今年开始爆发。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当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充电和换电更是绕不开的关键一环。然而,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并不均衡,且电动汽车总体能耗偏高,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贬值率目前主要依靠电池寿命判断。
随着首批新能源车已经进入置换期。业界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核心是动力电池技术亟待突破。否则在对电池忧虑下,可能造成新能源汽车没有下家接手的局面。目前,短时间内造成的动力电池行业难以形成聚合效应,虽然从规模上看来产能过剩,但实际上整体高品质、高素质的企业和产品数量并不多。
在动力电池行业面临洗牌之际,探寻更为清洁、高效、经济的技术路径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燃眉之急。2017年3月1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四部委印发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了动力电池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54%以上都是纯电动的乘用车。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已达到150瓦时/公斤以上,但是我国的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还未到来。当前国内外技术研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不过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是安全性。下一步行业需继续致力于锂离子电池的技术突破以及电动汽车能耗与节能技术、快充与充电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从新能源的体系出发,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政策、分布式能源交易政策的出台,以及光伏发电、售电、退役电池储能体系的构建,新能源汽车“光-储-充一体化”的绿色充电新生态已经具备条件。动力电池与光伏技术的的对接或将实现真正的清洁出行。
从充电模式出发,同时,欧阳明高认为,充电智能化将会引发能源革命。在智能化加速发展的前景展望下,2025年之后,推广新一代充电技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实现新能源智能化,除了自动驾驶的智能化还要实现新能源的智能化,满足乘用车的快速补电需求,同时带来整个能源交通系统的革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与电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之下,中国汽车产业将走出一条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道路。
此文关键词:
清洁 高效 经济 突破 动力电池 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