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发展迅猛 预计2020年占全球份额将超过70%
在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扶持下,做为新能源汽车下游供应商中最重要的动力电池企业,近几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销量排名前十名的企业,有七家来自中国。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全球电池市场所占的份额将超过70%。
今年年初以来,各国陆续出台一系列针对电池及相关产品的技术和安全新规,这些新规对我国电池出口企业的影响亟待重视。相较国外,国内在电池产业相关标准体系并不完善,导致大部分企业在国内符合相关标准,在国外却因标准不符、无法通过相关检测等导致扣留或召回。
究其原因,国内电池行业没有相对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仅靠电池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制定相应方案,产品往往难以符合国外市场相对严苛的审核,相较与国外电池企业,难以与其形成竞争力,海外电池市场依旧被国外企业占据。所以迫切需要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化建设,助力国内电池企业“由大变强”。
而标准体系建设通常要依据市场热点及需求来进行。在具体标准制定层面,任何行业的规则和标准的形成都无法靠单一企业完成,需要协同运用产业上、中、下游的力量共同推进。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下属的国家二级分会,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唯一专注于应用领域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是美国UL在中国投资运营的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独立从事安全试验和鉴定的大型公司,在安全标准的制定及产品检测领域,拥有近百年的历史。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女士表示,关于动力电池的产品规格尺寸,编码规则和回收利用余能检测三个国家标准正式公布,说明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企业等层面,都在积极推动国内动力电池标准方面的工作。随着相应标准的推行,以前由于标准不统一这些问题造成的产业难点或者瓶颈,都会逐步得到解决。
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峻表示,动力电池作为 电动汽车 的核心部件,其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电池本身的技术规范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行业中动力电池诸如型号过多且尺寸规格不统一等问题,导致“小而散”的制造方式,不利于动力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也难以助力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发挥竞争优势。
随着日后动力电池相关标准体系的日臻完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也将迎来新的篇章。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最终将实现“变大变强”,逐渐缩小与国外电池企业的差距,推动我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跨越。
此文关键词:
中国 动力电池 发展 占全球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