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获取稳定持续的动力电池包供应 跨国车企纷纷选择在华建动力电池厂
面对电动化的大趋势,外资车企争相发布各自的电动化战略,以及未来面向市场的电动车新品。细数这些车企的电动化战进程,诸多外资巨头将电气化节点定在2020年左右。为保证中国本土的竞争优势,跨国车企纷纷选择在华建立动力电池工厂,从而获取稳定且持续的动力电池包供应。
在众多在华建立动力电池工厂的外资企业中,宝马无疑是速度最快的。
2017年10月24日,宝马在中国的动力电池工厂即将开业,如此一来宝马即将成为中国首家建立高压电池生产线的豪华车制造商。
宝马计划到2015年使电动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15~25%,旗下所有燃油车都将标配纯电动或混动版。
戴姆勒
2017年7月5日,戴姆勒与北汽签署了新的框架协议,深化其在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合作,履行双方在电动汽车领域发展的承诺。
根据此前梅赛德斯-奔驰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战略,到2022年奔驰乘用车将推出10余款纯电动汽车产品,预计至2025年,新能源车型将占梅赛德斯-奔驰全球销量的15%至25%。
通用
早在2016年8月25日,通用正式宣布,今后将投资17.2亿元人民币在上海金桥建设一座锂电池组装厂,以实现旗下新能源车电池系统的国产化,同时该厂建成后还将为通用汽车在全球生产的新能源车配套动力电池组。
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通用汽车在全球最大的市场。根据公开数据,2016年通用汽车以及合资企业在华销量达到387.1万,同比增长7.1%,占全球总销量的近4成。
大众
大众将在华建造动力电池工厂的消息是从今年9月份的法兰克福车展中传出来的,目前为止大众官方尚未宣布具体规划和合作对象。
据悉,穆伦宣布投资到电动车电池的500亿欧元,是用于在中国、欧洲和北美寻找、发展长期战略性伙伴。如今大众共有300多个车型,按计划到2030年全部车型都将有电动版。此前,大众已经宣布,将于2018年在中国投产的大众高尔夫电动版 e-Golf ,将会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单体,此次大众自建动力电池工厂挑选供应商时,不知会否优先考虑宁德时代。
特斯拉
近年来,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消息接连不断:上海、苏州、合肥等城市都曾被传为选址地,随后又被澄清。今年6月22日,特斯拉或将落户上海临港区的传闻曝出,这已是特斯拉近两年来第4次被传在华确认合作伙伴了,距离2015年特斯拉首度传出国产消息,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特斯拉官方表示,特斯拉的确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在该地区建设工厂的可能性,然而并没有定论。
马斯克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就透露了该公司在中国建立电池工厂的兴趣:“我们希望能在美国保持绝大部分生产,但很明显的是,在中国和欧洲建立超级工厂,并为当地市场服务是有意义的。”
由于关税等因素,特斯拉在华售价高出美国50-60%,以国产化降低生产成本,对特斯拉来说势在必行。到今年年底,特斯拉是否能够国产化将会更加清晰。
国内电池企业需厚积薄发
就目前已知的信息看来,德系三强在中国建立动力电池工厂的脚步较快,通用紧跟其后,福特尚没有明确表态,而特斯拉一直绯闻缠身,日韩车企则是一片噤声。
以宝马、戴姆勒、通用为例,外资车企愿意同有过长期代工关系的国内主机厂合作建造电池装配厂,对于电芯的供应也更偏向于同国企业合作。
尽管一些政治因素确实造成了日韩电池企业在华的“水土不服”,但本土电池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与日韩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从资金、市场、客户关系等方面来讲,国内锂电池企业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趁现在日韩巨头还未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国内企业须着力解决技术、成本、管理、全球合作等关键问题,在产品上实现质的突破,后期方可与国外对手正面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