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及发电带来的污染 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不容忽视的二大问题
2017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Wh/Kg,几乎是目前水平车企能达到的平均再翻一番的数字,这也意味着,大家都需要“捷径”,加快速度向前冲!
再加上这两周十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
可以说,新能源车的发展步伐之快,有时候连我们这些圈内人都觉得跟不上节奏。
问题一:电池回收怎么办?
销量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电动车的市场保有量为31万辆,2016年增长到64万辆,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00万辆,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电动汽车都集中在中国。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至5年,因此,一两年内我国将进入电池更新的高峰期,每年数十万个、每个重达千斤的废旧电池将源源不断地从车上卸下,等待处理。
这些电池从车上拆卸以后,相当一部分可能被随意弃置到某个垃圾点、废品收购站,从而引发各种可知或不可知的环境问题。
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报废量在最近的一两年内将会达到10万吨,其后的若干年内这个数字还会持续攀升,其中包含的汞将达几十吨之多。若把废旧动力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其渗出的重金属将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问题二:发电带来的污染怎么解决?
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会耗用大量的电力,这些电力在生产过程中既要烧煤,也会排放二氧化碳。按照我国现行的技术水平,每生产1度电会烧掉近1公斤煤、产生1公斤二氧化碳、0.7公斤粉尘。可见,电动汽车并非不消耗能源、不释放废气,只是将能源消耗在时间上前置、空间上移位而已。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煤电比例很低的日本,为一辆电动汽车充电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并不比一辆燃油汽车的排放要少。我们不知道这种观点是否能站住脚,但它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发展新能源车的战略和政策,不能奠定在笼统、大而化之的宏论之上。我们必须过细地算账、反复地比较权衡,我们应该了解一辆电动汽车的运行比传统燃油车节省了多少能源、减少了多少排放之类的经济技术指标,再来构建我们的规划。也许,这样才能真正地带来环保的效果!
此文关键词:
动力电池 回收 污染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