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未来二年产能过剩将是动力电池挥之不去的阴霾 2022年过剩产能或将完全消化

未来二年产能过剩将是动力电池挥之不去的阴霾 2022年过剩产能或将完全消化

点击:3536 日期:2018-01-10 选择字号: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展望了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韩国的SNEresearch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比较乐观,认为在2025年时PHEV和BEV的销量将达到汽车总销量的21%左右,大众和日产都将销售超过200万辆电动汽车,在这一预测下SNE认为2025年,动力电池行业将成为一个979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于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如此乐观,例如美国艾尔西汽车市场咨询有限公司(LMCAutomotive)就持有相对保守的态度,LMC认为目前电动汽车的在全球汽车销量中仅占比1%左右,美国占比更低,2025年,美国电动汽车需求预计仅为2.4%,全球不到10%。我们姑且采用SNE比较乐观的数据来展望动力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就提到随着动力电池的需求不断扩张,动力电池将占据锂离子电池需求的主流。根据SNE的预测截止2025年,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将占据整个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的82.2%左右,将对锂离子电池行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会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快速发展,预计在2025年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将达到1243GWh,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6%,全球前十大电动汽车生产商(大众、日产、通用、丰田、现代、特斯拉、FCA、本田、BYD)的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874GWh,占整个需求量的70%左右,表明电动汽车行业竞争会持续加剧,产业聚集度将会持续增加。
      随着动力电池的行业的快速增长,广大动力电池厂商的角力也已经开始,从2017年前7个月的出货量来看(SNEresearch的调查数据),中、日、韩三国企业是动力电池市场的绝对主角,松下依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7前前7个月出货量相比2016年增长32.5%,2017年市场份额比2016年提高1.3%,达到24.9%。处于第二梯队的是韩国的LG化学、中国的CATL和BYD,特别是LG在2017年出货量实现了大幅度增加160.7%,市场份额增加超过一倍达到11.7%,紧随其后的CATL稳扎稳打出货量增加22.7%,市场份额小幅降低,为10.3%。但是比亚迪在2017年前7个月的出货量反倒是出现了降低,市场份额出现了小幅降低,小编认为这可能与BYD的锂离子电池仅仅供应自家电动汽车有关,随着BYD动力电池开始供应其他电动汽车厂商,这一状况相信会有很大的改观。
      根据对主流车企的供应商调查(SNEresearch数据),目前各大车企的第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主要为韩国LG和SDI,丰田和特斯拉则采用松下的动力电池,国内厂家BYD凭借着自家产业链的优势,也占据了一席,CATL则凭借着为多家厂商提供动力电池(如日产联盟、大众、通用、现代-起亚、宝马等车企),也在动力电池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不过在国内,受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限制,动力电池的供应还是主要以国产动力电池为主,为广大的国内动力电池厂商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但是这一优势将会随着补贴政策的取消而失去,届时广大动力电池厂商需要凭借着自身的成本控制和产品技术与国内外动力电池大厂正面拼杀,这才是对广大动力电池厂商的真正大考。
      虽然动力电池在未来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从短期来看,动力电池还将继续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2017年动力电池产能过剩达到157%,此后随着需求的增加,产能过剩的情况将有所改善,但是直到2023年产能过剩的现象才会得到彻底解决,2023年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将首次超过供给,并且这一缺口将达到10%,并且产能不足的状况会持续加剧,2025年这一缺口将达到27%。
      但是在中国,由于动力电池产能的快速扩张,动力电池的供应将持续过剩,并在2018年达到巅峰,产能过剩达到257%,之后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这一现象会有所好转,但是一直到2025年国内市场都将维持产能过剩的状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动力电池厂商的出路只有两条:1)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击败其他竞争对手;2)占领国际市场,但是这同样会面临来自日本、韩国电池厂家激烈的竞争,所以无论如何,提升技术水平是动力电池厂商的唯一选择。
      动力电池的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中国市场产能过剩尤为严重,三大类锂离子电池(圆柱、方形和软包电池)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挑战,根据SNE的预测(注:以下数据不包含中国市场),软包电池的处境相对好一些,由于需求增长较快,因此在2019年就能走出产能过剩的阴影,并且产能的缺口会持续增大,到2025年产能缺口将达到61%。方形电池的需求增长相对较慢,因此产能过剩的状况将一直到2020年才能得到缓解,此后产能不足的缺口还将持续扩大,在2025年将达到44%。圆柱形电池的情况则相对比较尴尬,随着产能的持续增加,在2019年之前产能过剩的状况将持续恶化,2019年将达到高峰,产能过剩54%,此后逐渐降低,一直到2022年过剩产能才能完全消化,此后随着需求的增加,此后产能不足的问题会一直持续,到2025年产能缺口将达到32%。
      2018年将有众多的动力电池项目建成投产,随着大量产能涌入市场,产能过剩将成为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挥之不去的阴霾,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产能过剩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22年,因此小编认为在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盲目扩大产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成本是现阶段最优的选择。一旦新能源补贴政策取消,广大电动汽车厂商不再受制于补贴政策的限制,那么我们将会与国外动力电池厂商面对面竞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仅仅靠低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技术优势才是取胜的关键。
文章详情面广告
此文关键词: 产能   过剩   动力电池   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