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四大危机考验动力电池未来 繁荣背后洗牌在即

四大危机考验动力电池未来 繁荣背后洗牌在即

点击:2933 日期:2018-06-26 选择字号:
      近段时间,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点非宁德时代莫属。
      2011年成立的宁德时代,短短7年时间,就在新能源汽车动力市场快速崛起,成为“独角兽”企业。从招股说明书披露到过会仅24天,一度刷新IPO过会用时最短记录;6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资额为54.62亿元,创下2009年创业板正式设立以来最大的一桩IPO。
      斩获资本万千宠爱的宁德时代,也不负期望,上市后市值一路飙升。到6月21日A股收盘,宁德时代迎来了上市以来连续8日涨停,股价报70.54元,总市值达1532亿元,位居创业板第一。6月22日,股价虽然有所下滑,但依旧创造了动力电池企业上市神话。
      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42.8Gwh,同比增长40.3%。此外,2017年动力电池产值达到706.2亿元,同比增幅为10.3%。宁德时代更是一枝独秀,2017年市场份额提升至29.2%,2016年市场份额为20.6%。另外,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为4516.59Mwh(4.52GWh),同比增长223%,环比增长22%。
      业界人士认为,这不仅是宁德时代的成功,更是动力电池行业繁荣的表现。那么,动力电池行业真如业台面所表现出的一片繁荣景象吗?古语有言,“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动力电池行业繁荣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危机?
      繁荣背后洗牌在即
      一村资本董事长汤维清表示:“投资宁德时代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过他还是十分看好其未来发展,对于技术驱动型的产业来说,技术相对定型是产业格局的分水岭。如果能量密度无法继续提升,企业才会面临价格战,目前距离这一阶段还比较遥远。”
      但同时,宁德时代也面临着更多挑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坐第一把交椅,应对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守住已打下的江山,保证持续的盈利,成为接下来战略布局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对比宁德时代的风生水起,坚瑞沃能旗下的沃特玛爆出20亿逾期债务危机,似乎给行业敲响了警钟。而就在2017年,沃特玛动力电池装机量超过2GWh,在动力电池行业中排名第三。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动力电池相关企业数量已从2016年的150家降至2017年的不到100家,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领域,2017年的生产企业数量比2016年减少了一半。这预示着行业洗牌正逐步展开。
      “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态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宁德时代一举站上行业头名,比亚迪王座旁落。”某动力电池业内人士表示,补贴政策的变化、三元锂电池在乘用车市场上的攻城拔寨,使得本不稳定的行业格局被完全打破。在未来的竞争中,还有大量的动力电池企业不同程度存在产能过剩、技术落后、融资能力薄弱等问题需要解决。
      四大危机考验动力电池未来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在看似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面临着多重危机。随着资本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投入,一些为蹭热度、蹭补贴进入这个领域的电池厂商由于技术更迭能力弱,生产出来的电池远远达不到新补贴政策要求,由于产品不合格,大量的电池只好报废。
      成本危机已经成为动力电池行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正如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所言,"动力电池行业逐渐从暴利转为微利。"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在整车企业端又不断压价,未来即使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企业,也不过是赚取加工费而已。以宁德时代为例,2015年、2016年、2017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8.64%、43.7%、36.29%。特别是2017年与2016年毛利率相差7.41个百分点。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总监吴辉表示,竞争、补贴减少、甚至取消将导致动力电池价格下滑,能量密度提升和规模效应对成本降低影响明显,但是原材料价格上升将影响动力电池企业毛利。数据显示,未来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润将由目前的30%下降至20%左右。
      有专家称,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达到101.5万辆,那么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0GWh;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21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将为101.1GWHh。与之相对的是,2016年动力电池产能已达到170GWh/年,2017年动力电池产能超过200GWh/年。可见,动力电池市场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已经凸显。
      不过在中汽研吴志新看来,动力电池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短时间内这种产能过剩应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但是,同时也要提防结构性过剩,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逐步提高,高端产能项目将上线,低端产能一定会被淘汰。
      最近,国家发改委向有关部门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其中,关于新建车用动力电池项目的相关规定,要求达到300瓦时/千克、220瓦时/千克的电池单体比能量和系统比能量。《意见稿》的提出,对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带来的震动不小。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到达天花板。根据技术数据,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以难超过140Wh/kg,规模化的三元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多做到220Wh/kg,实验室密度上限为300Wh/kg。根据2025年的目标:要实现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400Wh/kg几无可能。
      除了技术陷入瓶颈外,外资企业的表现也让国产电池厂商面临诸多挑战。2018年以来,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卷土重来之势似乎已经形成。
      消息显示,5月7日,华友钴业与韩国LG化学合资项目签约暨华金新能源材料(衢州)有限公司入驻浙江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签约仪式在当地举行。其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韩国LG化学在北京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携手推动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合作开展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并积极促进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前不久,坊间还曾曝出吉利汽车收购LG化学南京工厂的消息。三星SDI在2018年一季度财报中明确指出:“我们将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2020年结束作准备。”
      2020年政策保护期过后,外资企业再次进入中国市场,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领头羊企业,势必要经历一场大考验。尽管部分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以及专家对击败“卷土重来”的日韩电池信心十足,但实则隐忧不少——从数据上来看,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家电池企业无论是在比能量、质量、性价比、安全性等方面均已经可以和外资企业媲美,但如果说自己“全球领先”恐怕为时尚早。
文章详情面广告
此文关键词: 危机   动力电池   未来   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