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三项新国标发布 明年2月1日起进入全程“标准时代”
国家标准委近日发布的GB/T 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GB/T 34014-2017《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GB/T 34015-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余能检测》这3项涉及到动力电池的国家标准将于2018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3项标准标志着动力电池将进入全程的“标准时代”。
新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明确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单体、模块和标准箱尺寸规格要求,可以有效解决此前存在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中,动力电池由于尺寸不一难以匹配储能电站或家用储能设备结构的难题,也降低了动力电池的梯次回收利用的门槛。
去年,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首次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的大致责任主体。即谁产出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意味着动力生产企业和汽车制造商,在动力电池回收的问题上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之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汽车用动力电池编码的标准,在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管理、维护和溯源、电动汽车关键参数监控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工作时,电池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唯一性一直是动力电池行业的盲区,导致整车生产企业或政府主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因此迫切需要统一的电池编码规则进行支撑。2016年10月,工信部公示《汽车用动力电池编码标准》开始征求意见,结果显示,该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动力电池编码的基本原则、编码对象、代码结构和数据载体。该标准适用于汽车用动力电池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维护、回收、梯级利用、再生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溯源与管理。
此前,《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曾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规格尺寸及命名规则”和“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产品编码规则”的优先级确定为“紧急”,因此这两项标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其中的余能是指动力电池从电动汽车上报废后剩余的实际容量。此前由于缺少余能检测的标准,废旧动力电池应该进入梯次利用还是进入回收拆解,始终存在着争议。余能检测标准的出台,不光规范了检测的流程,也实现了电池残值率的快速判断,可大幅提升电池的回收效率。
三项国家标准发布,使动力电池产品规格尺寸、编码规则和回收利用余能检测有标准可依,对动力电池行业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动力电池企业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将产生影响。
此文关键词:
动力电池 三项新国标 发布